10月,云南大理洱源縣在網絡上成為了熱點,有多位網友反映,洱源當地政府準備以農藥化肥污染洱海為由,強行鏟除老百姓已經種植的大蒜。
當時,農民種下的大蒜已經長出了蒜苗,甚至都有筷子高了。但是在上層的要求下,全部拔出。
當然,農民也得到了賠償。不過這種做法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。
那么,現(xiàn)在云南大理洱源縣怎么樣了?鏟除大蒜這件事,有沒有給當地的農民帶來不好的影響?
畢竟一直以來,大蒜種植是洱源縣鄧川鎮(zhèn)中和村村民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(yè),也是一種高水高肥的農作物。
禁種大蒜之后,起初村民們都很不樂意,面對這一情況,鄧川鎮(zhèn)中和村工作人員一邊向村民們大力宣傳解讀“三禁四推”工作相關政策措施,一邊積極探索替代大蒜的綠色生態(tài)農作物,為村民們尋求出一條“逆襲”道路。
值得慶幸的是,現(xiàn)在這些工作已經小有成效。
貢菜種植讓中和村成功逆襲
洱源縣中和村村委會通過“黨支部+合作社”的模式,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一條“高質量”的綠色生態(tài)農業(yè)道路——貢菜種植。
與其它蔬菜不同的是,貢菜一般是加工成干菜食用和銷售。脫水加工前的貢菜,嫩嫩長長,肉質肥厚,質地脆嫩,營養(yǎng)豐富。脫水加工后的貢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營養(yǎng)物質,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,這也是貢菜一直深受海內外消費者青睞的原因。
貢菜成本
菜苗、薄膜、生物肥和勞動力加上防蟲的黃藍板,每畝的成本在3000元錢左右。
貢菜利潤
經過四個月的時間,貢菜就可以收成了。收割、剝皮、劃條、晾曬,40多天以后,晾曬好的貢菜干品就可以銷往江浙地區(qū)了。
干菜價格在40—60元一斤,每畝的年產值可達到10000元,除去成本,可以凈賺7000元。
“蒜你狠”的熱潮已經過去,種植大蒜的利潤已經不再那么高。云南大理洱源縣能夠在這種時候前瞻性的改種貢菜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次勝利。
不過需要補充的是,出發(fā)點很好,但是手段過于簡單粗暴。如果能用溫和點的方式,來引導農民,效果可能會更好。
云南大理洱源縣強行鏟除農民大蒜這個做法是不可取的,但是咱們也肯定他們后期所做的努力。
從改種貢菜獲得成功這件事上,可以獲得很多啟示:
不要只為了經濟利益,來種植作物,要看長遠一點。
當你看到某種作物的利潤高,而馬上跟風種植的時候,那么這種作物的價格很快就會下降。,可能不僅賺不到錢,還會賠本。(比如大蒜)